::::: 首頁 > 會務資訊 > 本頁 :::::

會務資訊

把本篇文章推到


唐宋八大家之三蘇

      「一家三父子,都是大文豪。詩赋傳千古,峨嵋共比高。」「眉山有三蘇,草

木皆盡枯。」流傳至今風迷當時的三蘇,為何有如此的魅力?何況,〝唐宋八大

家〞而蘇氏家族就占盡了〝三大家〞。

蘇洵之二子-蘇軾、蘇轍,同時考上進士,而蘇洵帶兒子去拜恩師(歐陽修)時,

並帶自己的文章給他過目,而仁宗對他的文章也大加讚賞。從此,蘇家父子三人,

被人們合稱為「三蘇」,當時即有「蘇氏文章擅天下」的美譽。三蘇文章深受當

時士子的歡迎,大家爭相模仿,故有〝蘇文熟,吃羊肉,蘇文生,吃菜根〞之諺。

 

 

蘇洵

字明允,號老泉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眉山)人。年二十七,始發奮讀書,屢舉進

士不第。嘉祐年間,攜長子軾次子轍,由蜀赴汴京赴考,深為歐陽修賞識,呈所

著二二篇文章於朝廷,文名大盛。其後任秘書省校書郎、霸州文安(今河北文安)

主簿等職,和二子軾、轍,並稱「三蘇」,有《嘉祐集》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。

他的文章,能繼承孟子、韓愈議論文傳統,形成自己的雄健風格。擅長政論、史

論,喜談兵謀、權變。敘事文較少。用筆矯健奔放,修辭精簡雄峻,得力於孟子,

且有戰國縱橫家的氣勢。名作有《六國論》、《心術》、《管仲論》、《名二子

說》等。

 

 

蘇軾

字子瞻,號東坡居士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眉山)人,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書畫家,

生於宋仁宗景祐四年(一O三七年),卒於宋徽宗建中元年(一一O一年)。嘉祐

二年(一O五七年),廿一歲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城參加進士考試,他和弟弟蘇

同科及第,並深得主考官歐陽修和試官梅堯臣的賞識,嘉祐六年(一O六一年)

蘇軾又參加了朝廷的制策考試,獲得了優異成績,被任命為鳳翔府(今陝西鳳翔)

判官,從此踏上了漫長的仕途。然而 ,他成名雖早,但仕途卻很坎坷。在當時變法

運動和新舊黨爭中,他屢遭政敵攻訐而貶謫各地,很不得志。一次發生於元豐二年(1079),他因詩作被指訕謗君相而下獄,神宗貶他為黃州團練副使。其後哲宗

紹聖年間,蘇軾又再被多次貶謫,最終病逝常州。他和父親蘇洵,弟弟蘇轍被譽

為「三蘇」,父子三人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中占有重要地位。他一生著作甚豐,

不論詩、詞、文、賦皆成就超卓,著有《東坡全集》、《東坡樂府》、《東坡志林》等

。蘇詞既有婉約柔情之篇,亦開創豪放雄壯的一路風格,著名作品有《江

城子》(十年生死兩茫茫)、《水調歌頭》(明月幾時有)、《定風波 》(莫聽穿林打

葉聲)等

 

 

蘇轍

字子由,號穎濱遺老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眉山)人。嘉祐進士,累官尚書右丞、

門下侍郎。和父洵、兄軾,並稱「三蘇」,唐宋八大家之一,著有《欒城集》。

其文章發展了韓愈「氣盛言宜」的論點,平正委婉,在散體古文中,採取排句形

式,吸收駢文的技巧,故聲調鏗鏘,色采優美,寫作風格接近歐陽修、蘇軾。記

敘文紆徐曲折,饒有情節,名作有《黃州快哉亭記》、《武昌九曲亭記》。《上

樞密韓太尉書》也是一代名作。

 

蘇轍為什麼名「轍」,字「子由」

蘇洵名二子說:「天下之車莫不由轍,而言車之功,轍不與焉。雖然,車仆馬斃,

而患不及轍,是轍者,善處乎禍福之間。轍乎,吾知免矣!」轍,車輪所壓過的

軌跡。蘇洵名二子說:「天下之車,莫不由轍。」故字子由。

 

到頂端 ↑